话剧红楼梦六小时,话不尽的千人千梦

重塑经典向来需要很大的勇气,更何况这部经典是《红楼梦》。从《红楼梦》诞生至今,无数人为之折腰,甚至以一己之力衍生出著名的“红学”。《红楼梦》是文化艺术的集大成者,也将人情世俗展现得淋漓尽致,众多人物一一登场,场外的每个看客都能从中找到自己的影子。

《红楼梦》里每一个人都是鲜活立体的,他们有血有肉、有情有义,带着自己的梦想而活着。贾母梦想着家族荣耀的延续,贾政梦想着封建大家长的权威,宝玉想着木石前盟,黛玉想着还泪,宝钗想着金玉良缘,凤姐眼里心里是大宅院里的权势,惜春身在红尘而心在方外,妙玉则身在方外心在红尘,尤三姐形似放浪而渴望忠贞的爱,刘姥姥为求铜臭而来最终散尽家财寻人而去……故事里的人生百态,也正是槛外的千人千梦。

改编这样的经典需要极大的勇气与功底,放在话剧舞台上更是前所未有的巨大挑战。对于《红楼梦》爱好者们而言,故事里的情节早已烂熟于心,原封不动地呈现固然不会出错,却也少了些惊喜,更何况那么大的故事体量也根本做不到原封不动地呈现在话剧舞台,于是化繁为简就成了话剧版《红楼梦》必须要做的功课。

将庞杂的人物关系重新梳理,将极尽奢华的场景重新塑造,整个舞台以白色为主基调,看起来很简单,却包罗万象。偌大的空间,全部留给了演员的表演,最大程度展现表演的韵律。这种“留白”和“放空”,也是这部剧的特点之一。

人物造型也采用了新中式美学的渲染,剧中所有人物的服装都穿白色系,大量使用了中国传统面料,像丝绸、苎麻等等。但根据每个人物的性格和命运,不同的白色当中,又会点缀朱砂、绛红、黛色、鸦青等颜色,既具有浓郁的中国美学色彩,又更符合现代审美的简约与气质。

剧情上也对原有的故事进行了打破、浓缩与重组,以当代人的视角,对《红楼梦》进行全新的解读。全剧在讲述上打破了线性时空,让时空随时交汇。原著中四大家族、宝黛钗三人情谊以及十二金钗及众生的命运几乎都被呈现,很多观众熟知的片段和场面都有演绎。

话剧的开场,每个人就看到了自己的结局,贾宝玉看到贾府覆灭,林黛玉看到宝玉与宝钗结婚,王熙凤梦到自己的死,贾政看到宝玉在扬州破船上。梦和现实互为镜像,悲喜与福祸,很多时候都是一瞬间一起发生的。

整部话剧分为上部《春夏·风月繁华》和下部《秋冬·食尽鸟归》巧妙地利用四季的更替揭示家族与人的兴衰、命运不可抗力。春天有大观园,太虚幻境,大观园里的人们年轻而浪漫;夏天纷繁复杂,暗流涌动,有人死去;秋天,家族命运发生改变;冬天抄家,人们被遣散。跳出宝黛钗的爱情故事,《红楼梦》中对命运的思考、对世俗的对抗更让人深思,也更具有力量。

当我们沉迷于别人的故事,或许是看到了自己命运的起伏。《红楼梦》之所以经典,不止在于她在文学上的造诣,也在于她织造了一个瑰丽绚烂的梦,但又提醒着你是梦就有出口。

话剧《红楼梦》亦是深圳保利剧院15周年“回·塑经典”系列演出的第一场大戏,作为深圳文艺青年的朝圣地之一,年1月7—9日,邀你一起去看那一场照进现实之大梦。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grrz/641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