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剧红楼梦六小时体验红楼悲喜兴衰

擅长白癜风诊治 https://m-mip.39.net/disease/mip_9346978.html

《红楼梦》大约是许多人心中的不可逾越的经典了,一个故事里,道尽了世事浮华,世道无常有之,机关算尽有之,情深似海有之,肆意昂扬亦有之……它只讲了荣宁两府的命运,又仿佛将一个时代的命运都浓缩在那座奢靡繁华的大观园里。

《红楼梦》是一部具有世界影响力的人情小说,中国封建社会的百科全书,传统文化的集大成者。小说作者以“大旨谈情,实录其事”自勉,只按自己的事体情理,按迹循踪,摆脱旧套,新鲜别致,取得了非凡的艺术成就。“真事隐去,假语村言”的特殊笔法更是令后世读者脑洞大开,揣测之说久而遂多。二十世纪以来,《红楼梦》更以其异常出色的艺术成就和丰富深刻的思想底蕴使学术界产生了以为研究对象的专门学问——红学。

一千个人心里有一千个不同的哈姆雷特,而每一个人心中也都有一个不一样的《红楼梦》。《红楼梦》里的每一个人都是鲜活的,仿佛触手可及,仿佛就与你擦肩而过,无数生活中的琐事,无数芸芸众生的沉浮,都能从这里窥探一二。

因此,《红楼梦》的改编总让人满怀希望,但每一次改编也都面临这巨大的挑战。而将《红楼梦》这样一个鸿篇巨制融入一部六小时的话剧里,也不可谓不惊险。

全剧分为上下两部,上部“风月繁华”和下部“食尽鸟归”,饱含岁月沧桑。真与假、兴与衰、梦境与现实交织,一喜一悲始终贯穿全局,形成强烈的戏剧冲突和对比。

话剧基于原著,以当代人的视角来进行解读,打破了原著的时间线,基于人物关系,人与家族、政治、社会的关系,梦境、虚幻、镜像与真实,过去、现在与未来的对话等,通过对故事情节的浓缩、重组,以人和命运之间的抗争与关联来重新架构。剧中有观众熟知的《红楼梦》的经典场面,但也有全新的解读和表述。

走马灯般上场的人物,徐徐上演的一幕幕经典,极具创意地将原著中极尽奢华的场景以极简的风格一一呈现。全剧以白色为主基调,舞台与人物服装都采用了红与白的配色,创意源于贾宝玉梦游太虚幻境时警幻仙女为他演唱的《红楼梦》十二支曲最后一首《收尾飞鸟各投林》“落了片白茫茫的大地真干净”。三面巨大的“白墙”跟随剧情开合,通过大机关、小细节进行烘托渲染,金陵十二钗、落红、太虚幻境等种种意向飘渺又唯美,营造出一个充满诗情画意又真实的世界,将命运的兴与衰巧妙而克制地融合在了一起,平添几分凄凉与悲怆。

《红楼梦》可以说是中国传统美学、哲学、文学、人文学的集大成。舞台上的创新,是对传统美学的继承与发扬,也是赋予传统文化新的生命力的尝试,既不失传统韵味,又极大地满足了现代的审美。这样的舞台设置也让观众把更多的注意力落在演员身上,因此对表演的要求非常高,王熙凤的精明泼辣、刘姥姥的逗趣朴实、贾母的慈祥威严、贾政封建大家长的严厉与软弱,警幻仙子的飘逸灵动都叫人印象深刻,尽显儿女情长与人生百态。

《红楼梦》反映的是人们在生存中自由意志与不可抗的命运间的对抗,在对抗中经历挫折,在失败里感悟虚无,因感悟而自省,获得释然与超脱。也正因此,《红楼梦》的故事时至今日依然是难以逾越的经典巨作,剧中人的命运让人不胜唏嘘的同时也依然让今人警醒。

话剧《红楼梦》由国家一级编剧喻荣军根据曹雪芹名著全本全新创作,中央戏剧学院教授曹艳导演执导,舞美设计刘杏林加盟,由上海话剧艺术中心制作出品,剧本历经四年的精心打磨,将回七十余万字的长篇巨著浓缩为六小时的极简新中式美学享受。年1月7—9日,话剧《红楼梦》将在深圳保利剧院上演,一起与剧中人游历人生梦境,体验“情之至”的心灵震撼,感受兴衰无常、美好与幻灭。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tzrz/6414.html